特色馆区
SHAPE人文讲坛 首页 > 特色馆区 > SHAPE人文讲坛
姜晓云做客SHAPE人文讲坛,畅谈“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”
图书馆 2025-06-17

6月13日,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、博士、研究员姜晓云教授做客SHAPE人文讲坛,以深厚的学术积淀和独到的文化视角,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“江南文化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”的学术讲座。讲座由图书馆副馆长王啸楠主持,全校近五百名师生现场聆听。


 image.png

(王啸楠主持讲座)

“江南可采莲,莲叶何田田。” 姜晓云以汉乐府《江南》开篇,通过 “田田莲叶”“草长莺飞”“才子佳人”“小桥流水” 等六大意象体系,串联起从《西洲曲》到《红楼梦》的千年诗词脉络。他特别解读了白居易《忆江南》中 “日出江花红胜火” 的色彩美学,以及柳永《望海潮》中“市列珠玑,户盈罗绮” 的经济图景,揭示江南文化 “自然 — 诗性” 内核与北方 “政治 — 伦理” 范式的差异。

“隋代江南河的开凿,让‘下江南’成为文人精神漫游的范式。” 姜晓云以隋炀帝《泛龙舟》诗为切入点,分析大运河如何通过物流网络塑造江南的 “悠游” 气质。他展示了张继《枫桥夜泊》、韦庄《菩萨蛮》等诗词中的运河意象,指出水运文明不仅推动了经济繁荣,更催生了 “质有而趣灵” 的审美传统,为长三角文化共同体奠定了心理基础。

通过梳理《尚书・禹贡》“淮海惟扬州” 的古地图,到明清 “八府一州” 的核心区域,再到 2018 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脉络,姜晓云重点解读了 2023 年习近平总书记 “在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列” 的战略定位。他强调,当前打造江南文化品牌,既是对 “苏湖熟,天下足” 传统底蕴的传承,更是构建区域文化认同的关键举措。


image.png 

(姜晓云教授讲座现场)

在互动环节,师生们围绕“如何通过江南文化促进长三角文化认同”“江南诗词的现代价值”等问题踊跃提问。姜晓云教授结合实例,强调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,鼓励青年学子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当代意义,为区域一体化发展贡献智慧。


image.png

(现场互动环节)

“江南文化不是静态的怀旧符号,而是流动的精神长河。” 姜晓云在结语中强调,长三角一体化不仅是经济地理的整合,更是文化基因的现代重组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4 年新年贺词中所言,中华文明是 “我们的自信之基、力量之源”,当代青年应从 “莲叶田田” 的诗性想象中汲取灵感,在数字化浪潮中守护文化根脉,让江南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注脚。